初三历史课难教,不是因为内容难,而是因为历史不是中考科目,即使有结业会考,也是开卷考,所以学生不太重视,上课也不够认真。这样势必会使学生缺乏相关的世界历史知识,并影响到学生对语文阅读、英语阅读的理解,学生将来上高中也会出现知识的脱节。因此,让学生学好初三的世界历史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初三学习很紧张,学生不太可能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历史,给予历史科的也就是课堂的45分钟。如何向这45分钟要效率,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世界历史知识,就成为我们要探索的问题。下面,本人根据初三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一、引发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
初三世界历史,内容丰富,头绪繁多,时间长,范围广,不易掌握,不少学生反映世界历史比中国历史难学,因而对历史逐渐失去了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世界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①、充分利用历史图片,采用直观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利用书本每单元前的图片,在讲述本单元的历史之前,先让学生看看这些图片,教师适当讲述,当然不要讲透,要留一些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第1课《十月革命》之前,先让学生看书本封面的一艘军舰,教师用引导的语言来提醒学生,为什么要用这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封面插图呢?它在十月革命中又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呢?学生就很想知道其中的答案。
②、结合教材的内容找一些合适的历史录像片段,以动态吸引学生。
例如在讲到“罪恶的三角贸易”时,我播放了80年代美国有名的电视剧《根》的剪辑片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贩卖黑奴中黑人奴隶的悲惨遭遇。每个学生都看得很认真,看完之后对黑人奴隶的悲惨遭遇都感到愤愤不平。又如在讲到《美国内战》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黑人奴隶积极参加北方军队,英勇作战,我就播放了影片《光荣战役》中黑人军团英勇作战的片段,学生被黑人奴隶的精神深深打动。
③、通过学生讲故事、新闻采访、小辩论等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参与课堂教学。
如在讲述华盛顿、拿破仑、林肯、罗斯福、丘吉尔等名人时,让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以新闻采访的方式来模仿某个角色。让学生自己来讲述,往往更能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讲完后,其他学生也能及时的给予补充和评价,很好地调动了课堂的气氛。
二、重视对知识点的掌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巧妙的记忆方法。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少了大量的记忆。但一些基础历史知识的记忆还是必要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尽可能多的基础知识,巧妙记忆方法的运用就显得很重要。
①、联想记忆法
青少年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记忆历史知识。联想越奇特、有趣,记忆越深刻,知识巩固得越牢固。
例如最早开辟新航路并成为最早的殖民帝国的是哪两个国家?我们可以这样想象: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两颗罪恶的殖民主义“厉牙”,最先瓜分地球这个“大西瓜”。试想吃西瓜时最先触及到瓜囊的不就是嘴里两颗大门牙?还有,新航路开辟中四位航海家之迪亚士和达·伽马的成就,也可以联想:“士”在象棋盘中走对角线,迪亚士这个“士”走到好望角这个“角”附近并发现了它,故而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东方有唐僧骑着白龙马到达印度,西方有达·伽马这匹“马”到达印度,故而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从而找到了到东方的新航路。
②、顺口溜记忆法
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
例如:列举我们所学的古代世界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这道题有一个非常巧妙、令人难忘的好方法,还是一位同学想出来的,其答案是:阿波罗。“阿”即阿拉伯帝国,“波”即波斯帝国,“罗”即罗马(具体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美国飞船“阿波罗11号”实现人类首次登月成功可谓家喻户晓。如此一来,本来零碎、无联系的知识点变得轻松,容易记住。
③、谐音、近义记忆法
对于有些历史知识点,我们可以找其对应的谐音字(词),而这被找到的谐音字(词)有特别的含义,醒目好记。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联系来巧妙记忆。
例如: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可以用“悲”“埃”二字的谐音,组成“悲哀”一词来记忆。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麦加,容易与政教合一的政权所在地麦地那混淆。“加”与“家”谐音,家即发源地,故麦加即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麦哲伦的成就也容易与其他三位相混淆。麦哲伦之“伦”与“轮”同音,故而可以设想:麦哲伦船队围绕地球转一轮。
三、进行中外对比,做到温故知新。
初三学生已学过了中国历史,可充分利用中国历史的内容来帮助学习世界历史,中外对比,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埃及时,说埃及“兴于商朝,灭于春秋”。这样既引导学生回忆商朝、春秋的大致时间,又掌握了埃及强盛与灭亡的时间。又如教“新航路开辟”时,把哥伦布远航与郑和七下西洋从时间、规模、目的及其产生的社会效果等方面加以比较,使学生明确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历史意义,以及中国明朝闭关锁国造成我国从明朝中期起科技和经济逐渐落后于西方的惨痛教训,懂得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好历史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立足于基础知识。但要真正学好历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
例如在讲述“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有关内容,并由此结合当前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和篡改是教科书等问题,让学生谈谈认识。通过思考,让同学们认识到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世界和平仍面临着威胁,他们这些行为是歪曲历史、颠倒黑白。历史不容篡改,正义永远战胜邪恶。这使同学们认识到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的建设和保卫祖国。
五、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历史感,还要有现实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的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使学生认识历史对现实的启迪,他们才能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尤其是今天的青年一代,思想解放,关心现实,特别是很多智力比较高的学生,知识面广,接触信息多,如果历史教学只是“为历史而学历史”,远离现实,他们就会感到不满足或没意思。久而久之,还可能失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在讲述世界历史时要经常联系现实。
例如在让学生思考“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会这样回答: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说明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不解决最终会导致国家的分裂。这时老师却提出不苟同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联系“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让学生思考这两种实质不同的“一国两制”不同在哪里。
又如在讲述美国内战后虽废除黑人奴隶制,但仍对黑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为便于学生理解,我引用了一个现实的洛杉矶事件为例子:2003年4月29日,洛杉矶地方法院全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对曾经狂暴殴打黑人青年罗得尼·金的4名警察宣判无罪,这引起黑人群众的愤怒,并引发成持续数日的暴力冲突,美国政府还向洛杉矶派出了几万名的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去平息冲突。用这种联系现实的办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体会,相信只要虚心学习,勤于思考,精心备课,在初三世界历史的教学中我们还会找到更多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