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和家长怎样才能填好高考志愿?假如因为考生志愿选报失误,导致他们的流向和配置不合理,那么,对高等教育资源、对社会财富都是一种浪费。从考生个人层面来看,如果志愿没有填好,没有录取到和他分数、实力对应的学校,也是对考分的浪费。这些浪费都要消除。而精益管理的精髓,就是消除浪费。填报志愿也要精益!
1、除了分数,一定要看考分所处的“位置”
每年考生的成绩,通常会有波动。但成熟的中学,每年相同位次的学生考上的学校、专业的档次,通常比较稳定。
因此,选报志愿时,不仅要看成绩,包括高考成绩、平时成绩、模拟成绩,也要看该成绩在全校的位次情况。这样才能更加客观,避免因为试题容易而报高,或者因为试题难而报低的情况。
2、明确填报志愿的核心,是确定城市、学校和专业的优先级
填写志愿的核心,通常无外乎三个选择:城市、学校和专业。
在参加高考的考生中,对于成绩超牛的,或者背景超硬的学生,填写志愿并不是难事。比如,全省前十名的考生,不但清华北大的好专业随便挑,港大、港中文也经常抛来全额奖学金的橄榄枝。因此,他们填报志愿并不是难事。如果非要说难,那就是好选择太多,挑花了眼。家庭背景超硬的考生,目标很明确,也不需要在填志愿上折腾、纠结。
除掉上述两类特殊人群之外,对于其他考生,就需要区分城市、学校和专业这三者,谁最重要,谁次之,谁排在最后。
其实,这并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认为城市最重要。在他们眼中,无论是城市的文化底蕴、视野广度、同学人脉,还是经济活力、就业机会,大学四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也难怪,莘莘学子对自己理想大学的所在地的排序惊人地相似:首选北、上、广、深等国际大都市;其次是天津、重庆两大直辖市,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以及在发达省份的宁波、厦门、青岛等副省级城市,还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等大区的中心城市;第三是不发达地区的省会,以及沿海的非省会城市;最后才是欠发达地区的非省会城市。
有人觉得学校最重要。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刘献君教授在他的《大学之治》一书中,提出“泡菜”理论: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水的味道。同样的,在大学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氛围与环境,决定着她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且不说名牌大学与普通院校培养的学生差别明显,就连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样两所同处首都、门对门、同样顶尖的大学,培养出的学生的特点也迥然不同。
有人把专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去大学是去学习专业知识的,这个决定考生以后走什么路。专业好,学校好,资源和出路才好。
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下面这种根据考分来确定选择优先级的做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高分考生,不妨首选学校
这样可以为考生的成长,求得一个良好的环境。即使专业不太理想,但个人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各种能力,会显著提高。这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2)低分考生,不妨首选学校
这样选的目的,是为了能被录取。对这些低分考生来说,虽然专业可能不太理想,但踏进大学之门,接受高等教育是关键的一步,比进不了大学门要强很多。
3)中等分数的考生,不妨首选专业
这是因为:首选理想的专业,就尽可能地使用了高考成绩的价值,为终生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紧张的考生而言,利用自己的成绩选择一个热门专业,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将来就不必为找工作发愁,就业后的待遇也相对较好,比较省心。
另外,还有一种按学生特征进行分类的做法,也有参考价值:
1)对于职业理想明确的学生,或者专业特长明显、高考分数偏低的考生,不妨考虑专业优先。
2)对于专业特长不突出,或者成绩优秀没有弱科,或者成绩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不妨考虑学校优先。
3)对于在职业、专业、学校等方面,都没特殊要求或专长的,不妨考虑地域优先。
笔者特别提醒一句,不管选择的优先级怎样,但在专业的选择上,最好能选一个学起来有门槛的专业。这是因为,青春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非常适合学习一些较难的、需要潜心钻研才能学会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是放在走上社会之后再学,将非常困难。
因此,在估计通过努力能通过专业课程考试的前提下,不妨选择学起来有难度、有门槛的专业,提高专业竞争壁垒和自己的竞争力。
3、持续改善,不断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分析市场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无疑非常有益。反之,一直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容易让人感到闷闷不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才能。如果一直从事自己有特长的工作,那么人比较开心,进步也比较快,也容易干出成绩,这反过来又促使人比较开心。如此,就进入良性循环。
考生们要分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家长们也需要不断帮助孩子分析、挖掘。
最终,绝大部分孩子要走上人才市场。因此,不同时段的社会需求,也需要不断的分析和挖掘。
4、布局上,要靠近老师、往届学生,甚至主动联络招生人员
老师是最了解考生实力的人。家长可以和老师多多交流,听取老师的建议,做出最合适孩子的志愿选择。
在读大学生,特别是在目标学校目标专业就读的学生,是报考信息的宝贵来源。从他们那里,可以比较准确地获取所在学校、所读专业的具体信息。对于这方面的资源,如果有的话,值得高度重视。
不少大学在招生办网站上,公布了负责该省市自治区的招生老师的电话,如有需求,可直接联系,以便赢得宝贵的时间。
5、在合适的时候,要获得、传递合适数量的合适信息
填志愿前后,是个非常敏感的时期,真假混杂的各种消息漫天飞舞。
作为家长,既要对信息真伪和重要性的判断能力,在及时获得有用信息的同时,又不让过多的信息引起自己的焦虑;也要注意按照恰好即时(Just In Time,JIT)的原则,只把孩子需要的合适数量的合适信息,传递给孩子。
6、父母要帮助孩子“自动防错”
对于低级错误,要帮助孩子自动防止。比如:
1)有的学校和专业,要求双眼视力良好,那么高度近视的小孩就没有机会了。父母要在这方面协助孩子把关。
2)填报的院校之间梯度不合理,太大或太小,这样会造成分数的浪费或者脱档。每所学校之间分数差,一般不妨控制在5至8分。
3)从不考虑“大小年”的情况。除了C9联盟中的几个超级学府以外,“大小年”的存在还算普遍,可以适当考虑。
4)凑热闹。若本校同学扎堆填报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要特别慎重,不要跟风。
5)分数不高,又不想重读,但不服从调剂。这非常危险,可能面临没有大学录取的境地。
如果父母把这些信息做到EXCEL表格甚至软件中,通过工具来让孩子自动防错(防呆),那效果就更好了。
不犯低级错误,是填好志愿的底线。
高考志愿填报,我们更专业!全国高校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指定分数可报专业及院校+各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走向分析+文理分科及专业选择指导+一对一志愿填报指导+全国高中真题及电子版复习资料,七大核心功能一键查询,助你考上更好的大学!
考上更好的大学,详细了解山东育路网高考规划系统:131-2711-5973(李老师) 151-5310-2306(梁老师)同微信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25人觉的有用
微信公众号
教你快速拿证!微信客服
快速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