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育路网网络教育
微信
微信二维码
咨询 400-879-2720

网络教育

统考大学语文模拟考试(二)

来源:中华网教育时间:2017-08-06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4分)

  1、 是一部国别体的史料汇编。

  2、《论语》是一部 。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 》。

  4、《双桅船》是 的抒情诗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5、“李长吉体”指的是( )诗

  A.李白 B.李商隐 C.李清照 D.李贺

  6、( )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A.刘长卿 B.白居易 C.韩愈 D.孟郊

  7、叶生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世说新语》 B.《传家宝》 C.《霍小玉传》 D.《聊斋志异》

  8、闻一多1923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是《 》。

  A.《红烛》B.《死水》C.《猛虎集》D.《舟子的悲歌》

  9、下列小说中属于“改革小说”的是( )

  A. 王蒙的《蝴蝶》 B. 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

  C. 池莉的《烦恼人生》 D. 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

  10、古文运动

  11、“新月诗派”

  四、简答与默写题(共15分)

  12、冰心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13、默写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第四自然段

  五、阅读分析题(回答14—16题,共10分)

  《爱尔克的灯光》(原文略)

  14、解析课文中“长宜子孙”的含义及作家的批判意识。

  15、分析文章中“灯光”的象征意义。

  16、结合课文及自己对巴金作品的了解和理解,谈谈巴金散文的艺术风格。

  六、论述题(15分)

  17、分析郭沫若的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七、作文题(45分)

  18、题目:树

  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字数不少于800字;

  (3)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

  1、《战国策》 2、语录体散文集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4、舒婷

  二、

  5、D 6、B 7、D 8、A 9、D

  三、

  10、中唐时期在韩愈的倡导和柳宗元等人的支持下,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古代散文革新运动,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骈文为批判对象,在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史称“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如,“惟陈言之务去”、“不平则鸣”、“文以明道”等理论,强调古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1、前期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等人,主张新诗的格律化。后来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强调抒情诗的创作。“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完整明确,他提出了“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2、①多写理想化的爱的哲学,母爱是其散文的最主要内容。

  ②白话与文言杂糅,委婉典丽。

  ③女性色彩显著,多生活片段。

  13、默写(略)

  14、“长宜子孙”是封建大家庭对家族的希望,希望先辈们建立起来的家业能被后代继承。这是大家庭为后代设定的人生道路。它象征着对年轻人的心灵和生命的戕害。

  15、“灯光”是全文的线索。文中描写了三种灯光,“一线微弱的灯光”象征着大家族的崩溃和没落;“哈立希岛上的灯光”象征了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心灵的灯光”象征着对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16、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按时间顺序写,层次清晰;触景生情,抒情性强;姐姐的悲剧与“长宜子孙”形成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

  17、①多取材于战国时期的题材,富于悲剧色彩;

  ②浪漫主义特色突出,强调对历史精神的把握;

  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有一定的针对性;

  ④抒情性强,带有一定主观感情色彩。

  18、作文提示(仅供参考)

  树

  在一个很寒冷的冬天,百木凋零。我边走边思考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什么是生命。

  就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我却发现了一个十分扎眼的东西。

  它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我站在远处,实在是辨不出那到底是什么。在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木中间,它太丑了。当我走到它面前时,才猛然地辨认出它。然而我又委实不忍心看它,它实在是太惨了。

  那是一棵被闪电削去了大部分的断裂了的树干,参差不齐的残枝凌乱地伸向空中;煤炭般漆黑的树干上有许多白点;萎缩的树皮脱离了树干,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我望着它,看到它那本已残缺不全的身体上还留下了许多人为的伤痕:树皮被人扒去了一些,树干上刻着许许多多的字……,我心里涌上了怜悯。

  “它被生命完全抛弃了。”我轻声地自言自语,随后带着怜惜的心情,转身离开了它。

  转眼间,春天到了。一天,我在小路上漫步。一路上,阳光明媚,放眼望去,全是嫩绿的一片,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周围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在小路的尽头,在一片绿色中,我又发现了它,那棵伤残不堪的老树。

  它依旧立在那里,依旧很丑陋。那形象与周围的一切都极不协调。

  带着一种怜悯的心情,我慢慢走近了它……但我也很快地发现,在那残缺不全的树干上,有一点却融进了这春的绿色之中。

  待我走近后,才非常惊奇地看到,那残断的树干中,抽出了一丝嫩绿的小芽。在并不温暖的初春的风中,在周围的一片绿色中,它显得那么柔弱,却又那么坚定地挺在那里。这也是与它周围的生命不一样的地方,那完全是一种顽强,一种融入了生命之中的不屈不挠的顽强。

  我愣在那里,注视着那棵嫩绿的小芽,心中陡然升起了无限的敬佩。

  看,它活过来了!

  那株长着椭圆形叶子的小芽在风中摆动着,那棵半截的老树抖动着断了的枝干,仿佛也在附和着,为它的新生而欢快地唱着歌。我相信:老树凭着不屈的信念,凭着顽强的抗争,一定会得到新生!随着新绿一天天扩展,象征着生命的墨绿会重新挂满它的枝头!

  同时,我也解开了一直在困扰着我的问题:在逆境中永不放弃,努力去获得希望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永不放弃,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生命的伟大就体现在此。生命是什么?这本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对懂得生命的人来说这很简单,对不懂得生命的人来说这就很艰难。

  能够去解释生命的人才能够拥有生命。

  那树,代表的不是死亡,是生命,是生命的延续。

  【简评】

  作者通过对一棵大树的对比观察,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一个被闪电削去了大部分的断裂的树干,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它被生命抛弃了;一幅是,那残断的树干中,抽出了一丝嫩芽,坚定地挺在那里,它活过来了。一棵大树,两幅画面,两种感受,从而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在逆境中永不放弃,努力去获得希望的生命,这是最珍贵的。说理形象,含义深刻。

分享到:

网络教育咨询报名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咨询学校:
QQ微信:

育路帮您择校调剂
《隐私保障》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