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大学自考本科招生

“千万别报体”里的狂欢与落寞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05  来源:

 “千万别报新闻学,因为一年到头没有假;千万别报学前教育,因为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千万别报医学,因为医生有风险……”

  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网络舆论间衍生出一种新的文体——“千万别报体”,引爆网络造句的狂欢。

  参与这场狂欢的,要么是在读的师兄师姐,要么是专业关联行业的职场人士,他们借助“千万别报体”,疯狂地吐槽“坑爹”的专业、坑人的行业,抱怨“现在流的汗和泪,都是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冷静下来会发现,这不过是场群体性的无聊吐槽。每个吐槽者仿佛都被现实所欺骗,每个“好心人”都仿佛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可吐槽的另一面呢,又是不得不继续学下去、干下去,因为除了选择的专业和行业,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志趣在哪儿,该干点什么。

  这是场无聊的吐槽,但并不无谓,甚至还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无力感,折射出行业及上升通道的窘境与狭窄。吐槽的狂欢中,隐藏着现实不如意的落寞。

  在大学生就业“只有更难,没有最难”的情境下,恐怕任何一个专业学科,都得面对就业困局。那些社会发展侧重的行业趋于饱和,当初的热门专业,到了现在不好就业,而一些冷门的专业,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而这些困局,都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必然导致的困局,即所谓结构性的就业难。

  当然,造成这种结局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如今的高校教育,离现实的人才需要太远,流水线化功利浮躁的人才模式,很难培养和发掘人才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便是症结所在。


因此,大可不必将“千万别报体”当真,认真就输了。但是,也别忽视了这种吐槽背后的无力和窘迫。对专业和行业的抱怨和吐槽中,实际上投射的是这代人职场人生中的诸多困扰,而困扰的背后,深藏着社会发展的积弊和缺陷,更是民众持续低迷的幸福感,以及职场的体面感。习近平主席说,“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很显然,吐槽的背后,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  而从整体局势来看,无论哪行哪业,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都很难。整个社会的机会和上升通道就这么多,借题发挥宣泄情绪也就成了潮流。

  医生劝考生不要学医,但当下社会却面临着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老师劝考生不要报师范院校,却没有看到,城市以外的师资力量依然匮乏;记者劝考生不要报考新闻学,但应知,在信息大潮狂涌的时代,依然离不开新闻从业者……靠吐槽让年轻人逃避现实和放弃理想不是办法,而是应该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个社会将趋向于美好,每个人、每个专业在发展的大潮中,都有用武之地,通过努力收获出彩的人生。

山东大学全日制自考本科招生咨询电话:400-879-2720

山东大学自考本科在线咨询山东大学自考本科招生

山东大学实践性考核本科招生
免责声明
① 由于各方面情况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 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③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山东育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 须注明"稿件来源:山东育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未上线考生出路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商务合作  |  广告招商  |  服务条款  |  诚聘英才  |  咨询热线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万达广场A座17A楼 1817室    邮编:250000
咨询电话:400-879-2720  
育路网—百万会员学习社区: 天津站 | 北京站 | 上海站 | 郑州站 | 山东站 | 贵州站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育路网版权所有1999-2012 | 京ICP备10025267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