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本科一批一志愿、文理类本、专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体育本科一志愿将开始进行网上填报。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对于众多考生和家长而言,填报志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工作。省教育招考院的专家建议考生可依照“相对分”,定位院校和专业;在分数不占优势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作出较为宏观的选择。
依据“相对分”,定位院校和专业
“相对分”是考生实际总分和省控批次线、招生学校、专业最低录取线的相对值,是为便于填报志愿的一种表述。“相对分”包括高考相对分、学校录取相对分、专业录取相对分。
“高考相对分”指考生的高考分数超过省控“批次线”(如一本批次线、二本批次线)的分数。假设某考生的高考总分为590分,省控的一本线为567分,那个该考生的高考总分比省控一本线高出23分,这个考生的“高考相对分”就是23分。
“学校录取相对分”,是某院校录取最低分高出“省控线”的部分。如假设某高校的学校录取最低分为592,一本线为567,那么该高校的“学校录取相对分”为25分。“专业录取相对分”则是指某专业当年最低录取分比当年“省控线”高出的分数。如某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为575分,省控一本线为567分,那么该“专业录取相对分”为8分。
某院校及专业的录取相对分,可通过近3-5年的比较,做出大致的判断分析,得出平均值,就是考生可否报考该校或某专业的有效参考依据。如自2007年-2011年,某高校的最低录取线平均均高出省控一本线50分,则可以大致确定,报考该校,考生的“高考相对分”应达到50分才有把握。
批次不同,批次的高低,对考生的高考分数的判断定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运用“相对分”作参考,考生对自己的高考总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就比较明晰了。为了准确定位,考生填报志愿时,既要看自己的总分考出“省控线”多少,还要参考近几年各院校录取分和专业录取分。
实践证明,根据“相对分”选择院校好专业时,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虑。不能只顾“学校录取相对分”,就贸然填报。否则,即使档案投进了高校,也可能应为分数没有达到专业录取分被退档。因此,填报志愿既要以“学校录取相对分”为参照,还要考虑“专业录取相对分”,这样才能被录取到理想的学校,读理想的专业。
学校和专业:因人而异做抉择
上理想的大学,读理想的专业,需要有足够的高分优势作为前提。但不少考生却因“高考相对分”不占优势,必须在理想学校和理想专业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考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规划,作出较为宏观的选择。一种选择是院校优先,这种选择的前提是准备今后深造或有更长远的发展。参照自己所在的批次线,选择同类批次中心仪的学校,这样会让你赢得更多的自信,因为学校会给一种成长里程的身份界定,这种身份的荣耀和院校实际的优势资源,将为以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另一种选择是专业优先,这种选择的前提是考虑就业后的职业,即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专业,并作为终身发展的基础。
建议如果考生在某一批次的“高考相对分”较为理想,则以选择理想院校为先;如果“高考相对分”较弱,可考虑专业为先。
平行志愿:冲、稳、保
从本科一批开始,除了第一志愿,在征集志愿中,会有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是在考生第一志愿落榜后的选择,既所填志愿没有第一、第二之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尽量选好相应批次的第一志愿,平行志愿作为补漏之选。本科一批以志愿可填报1所高校,征集志愿的平行志愿最多可填报4所高校,每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和专业是否服从调剂。
虽然平行志愿没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之分,但在录取时也是有梯度的。省招考院在投档时,会从平行志愿的第一所学校投起,如果学校有余额,则考生被录取;如果该校计划已满,再看考生所报的第二所学校,以此类推。所以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把自己最喜欢的学校放在前面,把保底学校放在后面。以本科一批4个平行志愿为例,可以采取1+2+1的策略,前面1所学校冲一冲,中间两所学校求稳,最后一所学校保底。
省教育招考院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分数是志愿填报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以分数为依据,还应该考虑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和地域、院校、专业意向等诸多因素,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更多高考信息正在不断更新中,敬请关注,更多高考招生信息请登录:山东大学全日制自考招生网,咨询电话:400-879-2720 13345119617 QQ:3285244682
|
|||
·山东大学实践性本科2012年热招中 | |||
·山东大学首批全日制自考本科招生院校 | |||
·山东大学全日制自考本科专业 | |||
·山东大学自考本科家长必读 | |||
·自考 成考 网络教育 电大招生政策形式对比 |
![]() |
![]() |
2012年求学山东 | 中外合作办学 |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市中区万达广场写字间A座15楼 1511室 邮编:250000 |
咨询电话:400-879-2720 |
本站法律顾问:邱清荣律师 |
育路教育版权所有1999-2012 | 京ICP备0501218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