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开班情况不同,招生时间方面也有一定区别,所以想要了解当前在职研究生院校招生及开班情况的,可以咨询在线老师。
一、中外合作办学硕士
(1)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硕士?
简单来说,就是国内的高校和国外的名校一起办的硕士班。这种班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参加国家联考,直接由学校自己组织考试或者面试。
(2)怎么申请呢?
你得先选对学校和专业,然后按照学校的要求提交材料。材料审核通过后,再去参加个简单的考试或者面试,基本上就能搞定入学的事儿了。
二、同等学力申硕
(1)什么是同等学力申硕?
就是说你虽然没有硕士学历,但是你的能力和知识已经达到了硕士水平。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通过申请,直接入学读硕士课程。不过啊,这里得提醒一句,虽然入学免试,但要想拿学位证书,还是得参加考试的。
(2)怎么操作?
首先,你得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并且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你可以直接申请入学读硕士课程。读完课程后,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了,就可以报名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了,再写个论文,答辩一下,就能拿到硕士学位证书了。
三、国际硕士项目
(1)国际硕士是什么?
院校直接跟国外的大学对接,读他们的硕士课程。这种项目一般也是免试入学的,只需要你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审核就行了。而且啊,很多国际硕士项目都是线上授课的,特别适合咱们这些在职的朋友们。
(2)怎么申请?
申请国际硕士项目啊,你得先了解清楚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都需要你提交学历证明、工作证明、英语成绩等材料。有些项目可能还会有面试环节。不过,只要你条件符合,申请起来也不难。
大家是不是对在职研究生有所了解了?想要详细了解的话,就点击下方简章进行了解吧。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设26个学院,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
收费标准:综合管理培训服务费12000元;学分学费14000元;论文指导答辩费10000元,所有费用合计36000元
招生简章点击>>>济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鲁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现已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现有27个学院,26个校级研究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本科专业75个,拥有省一流学科3个。为适应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在职人员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多渠道培养高层次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山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山东理工大学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收费标准:综合管理培训费是10000,学费18000,论文6000
招生简章点击>>>山东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微信公众号
微信老师
10
2024.09
在快速变化的教育领域,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成为在编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攻读在职研究生,不仅是对个人知识体系的深化与完善,更是对未来教育事业的投资与规划。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在编教师读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10
2024.09
报考在职研究生进修的人员众多,在这个进修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学费问题,所以很多报考者都想迫切的了解:哪类在职研究生学费便宜?......
10
2024.09
在职研究生是目前提升学历、结交人脉的主要方式之一,最近有不少学员咨询老师,能不能给介绍一些“门槛低、证书含金量高的在职研究生报读方式,下文进行阐述。......
10
2024.09
报名就能上的在职研究生模式是同等学力申硕,这种同等学力申硕的模式,报完名缴纳学费之后,就可以直接入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职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在职研究生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历水平。在众多在职研究生项目中,同等学力申硕因其独特的报名和入学方式,受到了广大考生的关注。本文将详细解析同等学力申硕的报名与入学流程。......
09
2024.09
目前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同等学力申硕和在职研究生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其实在职研究生是一个统称,而同等学力申硕是在职研究生的一种报考形式,但是现在很多在理解的在职研究生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因此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两者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09
2024.09
在职硕士可以跨专业报考,但具体可行性需根据报考类型、专业特性及个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量。在报考前,建议跨专业报考者详细了解所报专业的具体要求,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方向,以做出明智的报考决策。......
免费咨询
扫码一对一咨询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