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陈述:单位一员工发生工伤,几个手指头给轧断了。人资部门调查之后,了解到他家庭生活困难之后,在单位内部发起了一场倡议员工献爱心的活动。号召全厂个员工捐款,希望可以解决这名同事的燃眉之急。大家通过各部门车间自愿捐款了两千多,结果报到厂领导处之时,领导说以后别再发起此类捐款事情,大家都是碍于面子才捐款的,这种情况由企业出钱就好。
这让人资部门有种一腔热血却被泼上冷水的感觉,做好事反倒落不是了!
案例分析: 思贤济南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老师认为,人事行政部门受夹板气,是由其部门的地位所决定,人力资源的工作性质注定了难以均衡用人单位、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而背负着有违公平、公正准则的原罪。因此会出现案例中所出现的窘况。
解决方法:作为职场中人,企业人力资源在做决定之前,首先要明确人资部门的管理职能。
1)作为一个有几百人的企业,当有工会组织,解决员工困难这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之一;其二是发动员工捐款如果是代表工程或公司行为的话,前提是必须申报得到行政办公会的认可,而不是随意而为之;即便是企业没有工会,那么这种发起捐助及赈灾的事宜也用由厂办(或办公室) 来组织协调发起倡议。其三,个人行为或所在车间的自发行为除外;
2)从工厂或公司管理来看,处理工伤事故应该有专门的部门(可以指令人事牵头、行政牵头),但要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扣垫付医疗费、了解员工家庭情况及困难,调查事故原因等。至少是应该有相应的处理流程;
3)从人事部门的日常工作来看,应该对每个员工基本信息和状况有几本的了解和登记,以便在突发情况出现能提供较为准确和完整的信息,至少可以为工会会厂办提供困难职工的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有条件的公司及工厂可以有这部分的费用作为应急用;
2、人资部门总是会受夹板气,做什么事情都难以让所有人满意,那么,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该如何自处?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性质注定难以平衡员工与企业的矛盾。从员工与用人单位签下雇用合约起,站在公司(单位、工厂)一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以均衡用人单位、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而出现。工资纠纷、离职纠纷、岗位纠纷等等,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必须面对。处理的好是你的基本工作,做的不好就好问责。
1)做遵循制度下的“坏人”
作为人力资源规范公司的规章制度,对于关键点严格把关:比如严重违纪的处理、离职办理、入职办理、绩效考核等;充当制度规定下必须严格执行的职责,对抱怨甚至谩骂都要置之不理。
2)做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好人
在制度范围内可控的制度灵活使用,人力资源要尊重员工的尊严,替员工办事。比如做好员工的日常沟通和了解,倾听意见和建议,形成合理的沟通渠道,成为员工意见建议的“传声筒”。